日期:2025-07-01 18:41:37
思科2025生态创新峰会近日在上海举办。发布多项全新产品及功能升级,助力客户加快应用代理式AI,还公布了其最新的企业网络研究成果,旨在基于全球及中国市场洞察,携手合作伙伴打造面向AI时代的安全生态系统。
例如,面向AI时代的工作场所,需要打造智能工作场所依赖现代化的网络架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流量,确保员工可随时访问网络,并提供强大的安全防御。同时,企业须赋能员工,以更高效、智能的方式工作。
为此,思科发布了多款新设备,用于支持园区网络、分支网络和工业网络,并推出了AI驱动的一体化管理平台,帮助企业从被动响应式的工作流程迈向自主、主动的网络管理。
会议期间,包括思科大中华区资深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侯胜利、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合作伙伴事业部总经理周丹、毕马威亚太区“智链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深牵头人柳晓光、神州数码通明湖云和信创研究院AI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李盛等接受采访。
人工智能依然是论坛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侯胜利谈到,今年被认为是“智能体元年”,智能体在IT运维当中,不仅仅做预测,还能做一些分析,为IT管理人员提供建议,从分析问题到提出建议,再到得到最终人首肯后去行动起来,已经形成了闭环。他提到,针对AI应用或者AI大模型是否合规,思科也会提供相应的安全机制和工具。
周丹也表示,数据安全方面,不少企业数据存在跨部门分散化,有数据也用不起来,在使用AI过程当中,存在巨大的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
“思科承担着桥梁和连接器作用,整合生态力量,实现更低的成本,更丰富的人才资源,更有效的行业场景落地,以及更有效的风险控制。”周丹说。
柳晓光则重点关注AI落地的策略问题,从管理层的角度,国内企业在大模型落地过程中,既有好奇也有心潮澎湃,甚至还有些焦虑。事实上,AI不仅仅被看作一项技术,还要融入企业战略,从顶层的业务价值链到具体流程,需要由上而下将前台、中台、后台的业务流程拆解,识别出每一个流程环节中,AI可以提高效率、带来价值的机会点,围绕业务需求有的放矢。
他强调,AI的落地,不仅仅是企业内单一部门、单一团队来完成,也不是提出一个点状需求就结束了,它是企业内在的AI转型,而且每隔几年就需要更新战略规划;整个过程,也不是一个部门和某一个厂商沟通就能落地了,而需要站在客户的企业层面,做优先级的比较和判断。
他建议,通过AI识别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比如,某一个企业想在今年前台先做销售赋能和渠道优化等两个场景,中后台做运营提效和风险管控等两个场景,场景明确之后,需要配套的软实力支撑。尽管过去企业在内部构建了系统、数据报表等基础设施,但大模型从后训练到知识库调优、从对齐到生产推理,都有很大不同需求。AI落地对传统企业信息化架构来说,还需要管理能力、数据治理能力等。
李盛也谈到,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兴起,对企业在组织架构等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围绕智能体的交付场景特别多,经常听到客户的需求是,“你们能不能帮我交付500个或者1000个智能体,你们能储备多少个工程开发师”。
他注意到,在智能体交付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三大类问题。首先是数据精度问题,很多企业在“投喂”数据这个动作中,往往是不科学的,或者没有对数据进行清洗,导致了精度不高,这需要数据的持续训练和模型的持续训练;其次,今年很多项目是以AI中台方式实现,以前零散的智能体变成了新的孤岛,即“智能体孤岛”,很多部门在重复做智能体的开发,造成了资源浪费,也造成了效率不高;最后,有别于以往的数字化需求,不是需求部门提出来,然后由IT去开发,而是它上线起,AI的应用才开始真正发挥价值,才需要重新进行迭代形成闭环。
李盛说,围绕智能体交付过程中的痛点,神州数码和思科成立研究院,并在深圳建立创新中心。同时,他也表示,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或者一个玩家可以单独承接客户的业务,既需要咨询公司,也要有行业生态伙伴。
南方+记者 郜小平
配资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