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7-29 05:18:39
图片
原文: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
翻译:书法的起源来自于自然界的法则。自然界的基本规律确立之后,阴阳的概念随之产生。阴阳概念产生之后,各种形式和姿态也就随之显现出来。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书法创作与自然界的联系,认为书法的艺术灵感来源于自然,并且遵循自然的规律发展。
原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翻译:在书写时,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要隐藏好,保持笔画的完整性和流畅性。书写的力量要蕴藏在字的内部,而不是外露。下笔时要用力,这样才能表现出如同肌肤般细腻的美感。
解读:这里的“肌肤之丽”指的是笔画的质感和流畅度,强调了书法作品的美学价值。
原文: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翻译:因此可以说,书写时的动势一旦开始就不能停止,动势一旦结束也不能强行延续。只有当笔毛柔软时,才能产生奇异的变化。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书写过程中动势的重要性以及笔毛的柔软度对于创造多样性的贡献。
原文: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翻译:每当下笔构造字形时,上方的笔画应当覆盖下方的笔画,下方的笔画则应承接上方的笔画,使它们的形式相互呼应,不要让气势背离。
解读:这句话说明了字形构造中的层次感和连贯性,强调了上下笔画之间的和谐统一。
原文:转笔,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
翻译:在转换笔锋时,应该注意到左右的连贯性,不要让转折处显得孤立突出。
解读:这里的“节目”指的是转折点,“孤露”意味着单独暴露,这句话强调了转折处的自然过渡。
原文: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
翻译:在隐藏笔锋时,笔画进出的轨迹应该是欲左先右,即使是需要回转到左侧也是如此。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笔锋转换时的方向性,目的是为了保证笔画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原文:藏头,圆笔属纸,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
翻译:在隐藏起笔处时,用圆润的笔触接触纸面,使笔尖始终在笔画中行进。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起笔时的圆润和自然,避免生硬的起始。
原文:护尾,画点势尽,力收之。
翻译:在保护收笔处时,当一笔画或一点的力量用尽时,要用力收住。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收笔的重要性,保持笔画的完整性。
原文:疾势,出于啄磔之中,又在竖笔紧趯之内。
翻译:快速的笔势,出现在像鸟喙啄击那样的动作中,也出现在竖笔迅速弹跳的动作之中。
解读:这句话描述了快速书写时的动感,特别是笔画中的动态变化。
原文:掠笔,在于趱锋峻趯用之。
翻译:扫掠的笔法,在于加快笔锋的运动,并用急剧的弹跳来完成。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扫掠笔法的速度和力度,以及其带来的视觉效果。
原文:涩势,在于紧駃战行之法。
翻译:滞涩的笔势,通过紧密而快速的行笔方法来实现。
解读:这句话解释了如何通过紧凑的运笔方式来达到滞涩的效果。
原文:横鳞,竖勒之规。
翻译:横画如鱼鳞排列,竖画则需有力地控制。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不同方向笔画的特点,横画应该排列有序,竖画则需要有力度。
原文:此名九势,得之虽无师授,亦能妙合古人,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
翻译:这些技巧被称为“九势”。掌握了这些技巧,即使没有老师的直接传授,也能与古人的技法巧妙结合。只要在书法上多加练习,就能创造出美妙的境界。
解读:这句话总结了书法学习的方法论,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以及技艺传承的价值。
希望这些详细的解读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段关于书法的经典论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大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